武学探源
QQ群:
93745853
微信群:
深圳子能杨氏太极拳
咨询热线:
138-2366-9801 苏先生
158-1558-4926 段女士
137-2375-8739 张先生
名 家 风 采
太极名家
游忠志
高级康复理疗师

  游忠志,杨式太极第七代传人,先后师从杨代新,李正声学习李雅轩流派杨式太极拳,器械,推手,散手及内功心法,师爷周子能亦亲自授业,深得杨家太极之真传,成为第一个获师父认可开门授徒的传人,三十余年来教授弟子及学员数千。2010年先生成立深圳子能太极拳社,把李雅轩流派杨式太极拳植根深圳,传播到海内外,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拳 社 课 程 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杨氏36式太极拳                    初级班

    杨氏传统115式太极拳                 中级班A

    杨氏55式太极剑                    中级班B

    杨氏40式太极刀                    中级班C

    太极推手                        中级班

    太极推手                        高级班

太极文献
杨澄浦传承谱系
2014年06月09日 13:43:49 -

杨澄浦弟子图谱

 

此名录为《杨澄浦太极拳使用法》所载

 

《太极拳使用法》1931年由文光印务馆编码在国内首次内部发行。持书者即为杨澄甫弟子凭证。书中列有澄甫先生著名传人名单如下:
           1杨兆鹏2武振海(汇川)3田兆麟4董英杰5王旭东6阎月川7牛镜轩(春明)8田作林9徐岱山10褚桂亭11刘论山12李得芳13李椿年(雅轩)14陈微明15杨凤歧16张庆霖17郑佐平18王其和19崔立志(毅士)20王镜清21杨振声22杨振铭23杨振基24姜廷选25陈光恺26张庆麟27王保还28形玉臣29刘尽臣30匡克明31杨鸿志32杨开儒(师孙)33于化行3435滕南璇36奚诚甫37朱纫芝38郭荫棠39吴万琳(师孙)40孙件英(师孙)41李万程42张种交

1、杨兆鹏(1872-1930) ,字凌霄,杨班侯子,在乡习拳于陈秀峰,后从兄澄甫,曾南游浙、广西,授拳为业。

2、武汇川,原籍河北昌平,为澄甫先生早年入室弟子,身体伟岸,技艺精湛,教徒严肃认真。他的门生很多,主要的有张玉、吴云倬、武贵卿三人。张玉是上海的推手名家,过去曾有报道,吴云倬与武贵卿二先生,功夫也不在张玉之下,吴在上海办有“用中太极拳社”、可惜在解放后的灾荒年月辞世了。现在张玉和武贵卿二先生还健在,我一九八三年到上海,还特别前去拜望了武贵卿先生,这三人都是得到了杨式太极拳真传的人,与一般徒有虚名的人不同。
     武汇川由于多种原因,只享年四十七岁,急病暴逝(大概属于急性肝坏死)。陈微明说:“大师兄像金刚一样的身体,我们这些人谁也赶他不上,然而他竟这样早逝,真是武术界中不可补偿的损失,这也只能说是死生由命了”。

3、田兆麟(字绍先)(1891—1960),生于北京,兄妹四人,排行第二,幼年丧父,长兄走失,田兆麟便成家中唯一之男丁。在田兆麟十三岁那年,进杨府与老先生二位公子杨少侯、杨澄甫同宿共餐。老先生亲自执教,三人日夜勤练太极神功秘术,整整七年。田师天资聪颖,学拳刻苦努力,杨家之老架子和大、中、小三套架子,以及推手、大捋、散手、刀、剑、枪、棍,还有杨家秘传之八段锦、闭身撇身捶、错骨分筋、点穴诸技艺,田兆麟皆得真传实授,功已臻大成。
 

4、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河北任县人,杨式太极拳传人和海外推广者。自幼聪颖而体弱。拜李香远为师,学习武式小架开合太极拳。后拜杨澄甫师,深得杨氏太极之精髓,轻灵沉着兼备,善用粘黏揉搓劲。因陈济棠、李宗仁来函恭请,杨澄甫于1933年率董英杰、杨守中等赴粤,任广东省政府参事,教授公职人员练拳,董英杰担任其主要助手与演练推手、散手时之“相手”。1935年,杨回沪就医,董英与杨守中留粤传授太极拳。日寇占领广州、香港时,董隐居澳门,抗日战争胜利后,前往泰国授拳,松软和缓之永年太极拳居然在尚武之乡泰国站稳足跟,发扬光大。1948年,英杰太极拳学院出版其所著《太极拳释义》。董之开山弟子为刘同禄在沪著名传人为乐焕之、董世祚,海外传人甚多,不及一一详记。

 

5、王旭东,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6、阎月川,杨澄浦弟子。

 

7、牛春明(1881-1961),亦名镜轩,满族,北京人,杨式太极拳重要传人推广者。早年任北京市消防队队医,从杨健侯学太极拳见其勤恳好学,1902年命牛春明拜澄甫公为师,由健侯师祖代子传艺,赐名,镜轩” 。1912年,牛春明在中央公园襄助澄甫公授拳;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杨健侯过逝后,牛春明曾一路行医,至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江西抚州等地,寻师访友。1920年,牛春明南下宁、沪、杭,曾在上海哈同路68号设立太极拳馆,但不久即离沪去浙江,授拳于兰溪、永康一带。后任职杭州国术馆、继任杭州国术馆教务。又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社。解放后,牛春明执教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浙江大学。1960年,有关方面为牛春明拍摄太极功夫记录片《万年青》。传其衣钵者为商世昌、潘志诚、顾启欧、瞿文、贺鸣声、丁水德等。其女牛筱灵在香港撰写《牛春明太极拳》一书。

 

8、田作林,杨澄浦弟子。

9、徐岱山,杨澄甫弟子徐岱山与杨少侯私交甚密,少侯是徐岱山拳场常客。在这里徐岱山弟子张简很得少侯喜爱,亲授其太极人盘小架一套。
據說徐岱山是老粗一個,澄甫先生就說:「你練刀吧!」。徐岱山的兒子徐錫民,早年住在新店,鄧老師的刀是跟徐錫民學的。鄧老師的刀練左手,除了為平衡兩手的運動量外,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表明,所學的太極刀並非華步庭的正統,所以不能用右手,以示對太老師的尊敬。

 

10、褚桂亭先生,字德馨,河北省任邱县郸州镇南关人。生于1892 年7 月26日,卒于1977 年2 月16 日。
  老先生自幼酷爱武艺,8 岁即向当地名师姜玉和、于炳忠、陈德路诸先生学拳练功。1912 年深受形意八卦大师李存义先生青睐,正式收为其入室弟子。
  其后于1921年在杭州正式拜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为师,后成为杨家五虎将之一。

11、刘论山,即刘昆。拜杨澄甫为师习太极拳架,而从杨健侯学用法,又随王庆州学通臂拳,清末时任北京九门提督护卫。刘昆将太极拳、通臂拳传其祖父刘俊亭(1895—1957)、叔祖父刘俊峰(字秀岩1905—1992)

12、李得芳,杨澄浦弟子。

13、李春年,或李椿年(1894―1976),亦名雅轩,河北交河县人,杨式太极拳重要传人和传播者。14岁学少林,又学绵掌,20岁时在北京皇家公园(后改称中山公园)投入杨澄甫门下,被健侯师祖赏识,于1914年嘱其向澄甫公叩头拜师为入室弟子,赐名“雅轩”,亲自代子传艺,除拳剑刀枪之外,还授以弹子·弓绝技。李椿年曾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杭州浙江国术馆任职,教授太极拳,后又任南京太极拳社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椿年离南京避难,经徐州、郑州、汉口、沙市、宜昌到重庆、成都,定居四川。国民党骑兵师长徐俊、28集团军融司令郭勋祺皆拜李雅轩为师。李雅轩于解放后亦担任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体委教练,在四川省广授门徒,相对完整地保存了杨家太极拳、剑、刀、枪及推手、散手技艺。

14、陈微明(1881―1958),湖北蕲水人,书香门第,前清举人,杨式和孙式太极拳传人。自幼体弱多病,初拜孙禄堂为师,练形意、八卦,体魄由弱转强,后拜杨澄甫为师,学习杨式拳、剑、刀、枪、推手、散手。1925年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推广杨氏太极,沪上名人王一亭、聂云台等均来就学。由澄甫公口授,陈微明笔录《太极拳术》,由中华书局出版,致柔拳社发行,为杨式太极重要参考资料。致柔拳社之甲种班,采用三年学制。第一年学太极拳、定步推手、太极剑。第二年学太极长拳( 即快架)、动步推手。第三年学大掘、散手、对剑、太极枪。此乃杨氏太极之系统训练方法。除了《太极拳术》之外,陈微明还编写了《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答问(附单式练法)》、《八卦掌擒拿图》等。

 

15、杨凤歧,杨澄浦弟子。

16、张钦林,张钦霖(1896—1969)河北省邢台县人,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因喜爱武术,十四岁即至杨师健侯家中为佣工,清扫庭院。偶有余闲,乃从杨师澄甫(健侯之子)学习太极拳法,间或与诸师兄弟相互较量,藉收切磋观摩之效(师兄弟有田兆鳞、杨兆鹏、武振海、董英杰、褚桂亭、陈征明等),自是技艺大进。后又得理教友人之推介,得识金丹派左师一峰先生,学习内功,练习吐纳之术,因其能与太极拳贯通运用,自是拳术更精,左师一峰且赐以道号无畏。
  
  民国十四年,张师至山西营商,时家道已跻小康。迨至民国十八年,中央举办国术会考,由全国各省、市均推选徒手及器械各一人,至南京参加比赛。张师经友人劝说报名,轻取山西省徒手冠军,在首都比试时,又获全国徒手冠军,师兄郑曼青氏,即于此时,向张师学得推手。另有胡耀贞者,原学形意拳,人称:「三省无敌」,年犹长于张师,因与师比邻而居,知师已得太极真传,坚欲拜列门墙,请之再三,方得如愿。又有河北王善之、李云龙、山西刘志亮等人,先后求教师门,亦仅学得推手,未能尽其所传。

 

17、郑左平,郑佐平是浙江省国术馆副馆长,武术名家。

 

18、王其和,王其和先生在习练武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杨式太极拳长处,所创编的一套新型拳式。
  王其和,字春山,人称老春先生,河北省任县环水村(旧称塔台)人,生于清朝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3月),卒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1932年8月)。一生酷爱武术,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可惜的是,在杨师(澄甫)南下时未能随行,从而长年蛰伏于乡野,又因旧社会的环境使他过早谢世,大大地减小了他的知名度。但他毕竟身怀绝技,在当时的冀南乃至晋东一带仍然享有盛名。

 

19、崔立志

 

崔立志(1892-1970)字毅士,河北省任县人。师杨式太极拳大师杨澄甫先生。崔毅士自幼酷爱武术。1909年进北京慕名拜杨为师,精心悉拳,潜心练功,深得杨师器重教诲,得其真髓。1928-1936年随杨师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等地。1936年后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西安、兰州、安徽等地,1945年返回北京。在数十年的练功及授拳研修过程中,崔先生不仅完全继承了杨师当年授拳时的认真守矩"以明规矩而守规矩,脱规矩而守规矩" 的作风,加之多年随师授拳深得杨式大师真谛和毕生精心研修,成为此派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20、王镜清,杨澄浦弟子。

 

21、杨振声,为澄甫先生长兄杨少候之子,是澄甫先生的侄子。

22、杨振铭,字守中,杨澄甫长子,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自幼随其父杨澄甫学拳,经过严格训练,得其真传,操拳终生,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杰出人物之一。19岁后在南方教太极拳,后随父到上海、广州等地授拳。后来移居香港,在海外弟子众多,为杨式太极拳推广作出了贡献。

 

23、杨振基,1921年6月20日生,2007年3月27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祖籍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他是我国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1931年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弟子。

 

24、姜廷选,杨澄甫南下时,弟子董英杰、崔毅士、姜廷选等随师南下,都成为一代名师。

25、陈光恺,杨澄浦弟子。

26、张庆麟(约1913~1947),河北永年人。他是杨澄甫夫人侯氏的舅家侄子。著名的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张庆麟在家乡就有较好的太极拳根基。杨澄甫先师南下,他亦跟随杨师学拳教拳。在杭州,张庆麟、赵斌与杨澄甫先师同住一室,朝夕相处。1931年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中37幅“对敌图”,就是由杨澄甫与张庆麟表演拍摄的。《太极拳使用法》初版的传人表和弟子照片中,都有张庆麟。杨澄甫先师去世后,张庆麟跟随杨夫人在永年呆过一段时间,和杨氏兄弟一起练拳,后独自在上海以教拳为生。1947年,因患伤寒而不幸英年早逝。赵斌老师讲,他是病未痊愈吃了过量的冰激凌而丧命的。

27、王保还,杨澄浦弟子。

28、形玉臣,杨澄浦弟子。

29、刘尽臣,杨澄浦弟子。

 

30、匡克明,杨澄浦弟子。

31、杨鸿志,杨澄浦弟子。

32、杨开儒(师孙)

33、于化行

34、濮玉(女士)濮冰如(1908 – 1998)  濮冰如师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是前清光绪甲辰(1904)年的进士濮秋丞。 
 虽然出自书香门第,濮师从小却偏爱武术,幼龄之时就拜在叶师大密门下修习太极拳。1928年杨氏名家少侯和澄甫先生先后来到南京,濮师又尊叶师之命,转拜于澄甫宗师门下习练杨氏大架太极拳,因此而成为澄甫宗师的第一个入室女弟子。濮师勤奋好学,深得各前辈之喜爱。她的拳架不仅尽得澄甫公之真传,且兼得杨少侯  叶大密陈微明及张钦霖诸公之点拨指导。并以叶门一大三小(注) 闻名当时。后又随叶师习练武当剑于“剑仙”李景林。剑法淳熟,常为叶师表演武当对剑之搭挡对手。 
濮师的拳架自然而然的有股浑厚的气势,这就必须归功于她每日的勤练不缀。据濮师自云  我一日练得最多的时候,要练九套太极拳。练得满地都是汗,抹也抹不干。除了勤学苦练,濮师尤能虚心就教,不耻下问。只要有所学得,不论年龄辈分,必以师事。因之她的拳架浑厚圆活,自然天成。濮师曾1928 ,1936 ,1957,1959,1979年多次参加全国性之武术竞赛轮魁。故其拳架以深具澄甫宗师神韵着称,而成为澄甫公后之经典。 
濮师任教终生,而对太极拳之承先启后亦引以为己任。濮师在上海义务授拳,奬掖后进不遗余力,数十年如一日从学弟子数以千计,受益之人代代相传,不可胜数。 
注: 一大为濮冰如,三小为蒋锡荣,金仁霖与曹树伟。 
《资料》:濮文波字秋丞,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进士,故其书画押脚每用“甲辰进士”朱文印。

 

35、滕南璇(女士)

36、奚诚甫,杨澄浦弟子。

37、朱纫芝,杨澄浦弟子。

38、郭阴棠,杨澄浦弟子。

39、吴万琳(师孙)

40、孙件英(师孙)

41、李万程,杨澄浦弟子。

42、张种交,杨澄浦弟子。

 

以上四十二人,其中——排列第1的杨兆鹏(1872—1930)为澄甫先生二伯父杨班候之子,长澄甫11岁,与澄甫先生是亲叔伯兄弟。

           排列第21的杨振声为澄甫先生长兄杨少候之子,是澄甫先生的侄子。排列22、23的杨振铭、杨振基为澄甫先生的长子、次子。是年(1931)杨振铭(守中)21岁、杨振基10岁。(笔者按:澄甫先生有四子,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出版时,三子杨振铎只有5岁,四子杨振国只有3岁,愚以为年龄太小,故未列入书中名单。)

 

           排列第26的张庆麟为杨澄甫的内侄,是年(1931)18岁,年纪虽轻,却能与澄甫先生表演对拳,参与了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图片拍摄。排列32、9、40的杨开儒、吴万琳、孙件英,皆注有师孙字样。如杨开儒师从田兆麟,田兆麟为澄甫先生徒。既然名单上注有师孙字,愚以为应为再传弟子,不能以弟子论。
因此,以上四十二人中,去掉1、21、22、23、26、32、39、40八人,名单所列杨澄甫弟子实为三十四人。

 

           杨澄甫的入室弟子不下百人,《太极拳使用法》所列三十四人为弟子中的佼佼者,其中有被喻为杨澄甫南巡“侍卫”、功夫卓著的牛春明(镜轩)、李雅轩(春明)、崔立志(毅士)等,亦有著名文人(清末举人、编纂过清史)、在太极拳理论上卓有建树的陈微明,还有代师执笔助写《太极拳使用法》的董英杰等……

 

            二《永年太极拳志》中的弟子名单。
2004年6月5日,永年县政府召开由县长李明朝、常务副县长焦振宗、副县长刘荷香参加的永年太极拳志编纂委员会,同时成立了永年太极拳志编纂委员会,历经两年多的努力,一部75万字《永年太极拳志》于2006年8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永年太极拳志》是目前武术界首部大型系统全面的史志性书藉”,该书第173页列有澄甫先生的传人名单,这份名单在1931年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所列传人42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十四人,这14人是:
            1吕殿臣2郭清杰3杨振铎4杨振国5傅仲文6赵斌7傅宗元8郑曼青9陈月坡10蒋玉堃11叶大密12吴志清13汪永泉14曾如柏

 

           以上十四人,其中——排列第3、4的杨振铎、杨振国为澄甫先生的第三子、第四子。排列第5、6的傅仲文、赵斌为杨澄甫二哥杨兆元的外孙女女婿、外孙。【按:杨澄甫的二哥杨兆元,早亡,膝下一女名杨聪,嫁于赵树堂,生一子一女:子名赵斌(海元);女名赵桂珍,丈夫名傅仲文。按照邯郸(辖永年)地方的称谓,赵斌、傅仲文妻赵桂珍,称杨澄甫为“三姥爷”】排列第7的傅宗元为杨澄甫二哥杨兆元外孙女女婿傅仲文的弟弟。

 

           因此,以上14人中,去掉3、4、5、6、7五人,所列杨澄甫新增弟子实为九人,其中有1934年代师执笔助写《太极拳体用全书》的郑曼青等。

 

           以上所述两份杨澄甫传人名单,一份刊于杨澄甫自著《太极拳使用法》,一份刊于永年官方撰写的《永年太极拳志》。由于《太极拳使用法》中的传人名单经杨澄甫生前亲自审定,因此更具有权威性。

 

新增14人如下:

 

1吕殿臣

 

吕殿臣先生,河北束鹿人。生于公元一八八六年,1948年逝世于杭州。吕家为武术世家,吕老太爷一生走镖山陕凉州西路一带,吕老夫人李氏,为山陕凉州西路名镖师李玉珍之长女,拳枪并精。殿臣先生幼承家学,在老夫人悉心调教下,尽得两家之传。民国十二年曹锟贿选,国事蜩螗,地方兵匪之乱大作,先生返束鹿靖乡剿匪,任警备队长。不及一年一百多杆土匪,尽归瓦解冰消。之后,先生随北上京兆,拜太极武艺名家杨澄甫先生为师。澄甫先生在北方本以不收徒,殿臣先生经其前旅长耿怡耿三爷之引见,使慨然破例应允收为幼徒。从此殿臣先生皈依太极武艺。

 

    民国十九年殿臣先生南下至南京任职中央组织部,随张厉生先生为党务工作。及至民国二十四年日本派土肥原等潜入华北,鼓动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等华北五省脱离中央以自治,殿臣先生随保护张特派员厉生先生北上了解实况,团结政要。事毕,返南京,民国25年随张厉声先生往庐山受训。民国26年由南京而汉口而重庆任职中央组织部,党政考核委员会。民国三十年引子和先生皈依太极门修炼杨家太极武艺。民国37年应浙江省主席沈鸿烈之邀赴杭州任参议职,于五月间,同僚邀宴于西子湖游艇,先生把酒论生平际遇,长笑而逝。沈氏择佳城杭州西湖前公墓。

 

2郭清杰

3杨振铎

 

杨振铎,1926年生,河北永年人。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1926年生于北京,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自幼随父习练杨式家传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1951年移居山西。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1982年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任会长。协会现有团体会员78个,会员近三万人。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太极拳大会上做示范表演与教学活动,1979年、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一等奖及优秀奖。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被评为体育先进个人。1987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学员遍布世界各国。1989年应国家武术院邀请,担任全国太极拳竞赛套路训练班教练。1992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4杨振国

 

杨振国,1928年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1928年生于北京,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四子。六岁开始习拳,曾随父南下教拳。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太极拳大会上做示范表演与教学活动。

 

 

5傅仲文

 

(1907~1994)杨式太极拳名家。河北永年人。9岁起随杨澄甫学练太极拳。1921年赴上海做工,余暇傅钟文坚持习拳不辍。1927年杨澄甫南下教拳,傅钟文协助任教。后长期伴随杨澄甫教学、研武,并得到其尽心传授。杨澄甫逝世后,仍积极从事太极拳推广工作。1944年在上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太极拳人才。1958年担任上海市武术队教练,训练出多位全国武术冠军。曾担任全国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著有《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刀》,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际发行。生前为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8年在中国国际武术节上被授予“武术贡献奖”。

 

 

6赵斌

 

赵斌(1906-1999),原名赵武,字海元,号信心。河北永年人,太极世家。他自幼对杨氏太极拳耳濡目染,早有根基,后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献身北伐与抗日。曾任西北杨虎城将军第十七路军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战术教官,及冯玉祥麾下独立第五旅上校参谋长。解放后定居西安,政府安排做税务工作。为了弘扬太极拳,他毅然放弃工作,专事授拳,后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及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3年3月,创办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始任会长,后任名誉全长。他数十年坚持授拳,从学者甚多,著名弟子有赵幼斌、藏族扎西、路迪民、苏学文、张全安等。和赵幼斌、路迪民合著《杨式太极拳真传》。

 

7傅宗元

 

傅宗元河北永年人。幼年即跟从其兄从杨澄甫学习太极拳,并在杭州、上海等地教拳。后回家乡并教授太极拳。其弟子有郭庆亭、韩庆民等
傅宗元先生(1914~1984),河北永年人,傅锺文之胞弟。著名的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
      自幼在家乡习拳,1929年赴上海与兄傅锺文一直追随杨澄甫先师学拳、授拳,深得杨师真传。拳、剑、刀、杆,无不精通。尤善推手,发人劲不过寸,却有雷霆万钧之势。练推手磨破的套袖不计其数。曾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任太极拳教练。1936年杨澄甫先师去世后,他与其兄共同护送老师灵柩至南京,连同杨少侯灵柩一起运回家乡安葬。
      1944年,傅锺文在上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傅宗元在学术组任教练,并主持日常社务。凡有前来拳社比试或切磋技艺者,皆由傅宗元出手,无不获胜。1960年,有一个自称推手技艺“在上海公园无敌手”的人,别人让他到永年拳社去试试,与傅宗元一搭手就被抛了出去,他当即拜师。
      1966年春,傅宗元回到家乡广府居住,始任南街建筑队会计,1970年调至南关任小队保管,1980年任南街面粉厂会计。他一到家乡就成为永年杨式太极拳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当地从学者众多,外地慕名前来者也络绎不绝,还应邀到外地很多单位教拳。他虽身怀绝技而虚怀若谷,享有很高声誉,率队参加县市各种比赛表演活动,均获好成绩。荣获永年县体委“体育运动普及模范”等多种表彰和奖励。
      先生一生授徒不计其数,女儿傅秋花、女婿王河江,皆承其艺。主要弟子学生有郭庆亭、李保书、颜守信、张志远、苏志江、贾保安、韩兴民、韩清民、乔振兴等。外孙王少坤自幼随其学拳,后拜傅锺文之子傅声远为师。

 

8郑曼青

 

郑曼青(1901―1975),名岳,字曼青,别号玉井山人、曼髯,浙江永嘉人,杨式太极拳传人和推广者。擅长诗、书、医、画、拳,人称“五绝”,深得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曾任上海暨南大学与美术专门学校教授,并参加叶大密主办的武当太极拳社,与黄景华、濮冰如同学。1928年,杨澄甫自宁来沪,经叶大密介绍,郑曼青、黄景华,潜心修练,得其要旨。经澄甫公口授,董英杰笔录,写成《太极拳使用法》一书,阐述杨氏太极拳理拳法,后收回余书烧毁,故原始版本流传不广。但杨守中与董英杰曾在香港、泰国将此书再版,在海外流传。1983年夏,北京中国书店复制出版《中国传统武术丛书》,将此书选人《太极拳选编》,于1984年出版。此书披露澄甫公晚年之拳架以及散手对敌图,田兆麟与董英杰对练之粘枪图照,杨氏家藏秘传之拳经拳谱,乃研习杨氏太极之重要参考资料。由杨澄甫公口授,郑曼青与黄景华笔录,写成《太极拳体用全书》并出版。郑曼青善用太极长拳( 即快拳)之滑步。曾至至重庆任中央训练团武术教师,教育部编审委员,参与编写《国术教材》。1950年,郑曼青至台湾定居,将杨式拳架删繁就简,共47势,沿用许宣平“三世七”历史名称,定名为郑子简易37式太极拳。在成功中学设立时中拳社,入门弟子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桢等。1965年,郑曼青游历欧美,传播太极拳及经史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1970年,郑曼青在纽约设环球拳社,传授37式郑子太极拳。晚年受聘于文化大学,回台湾教授《易经》。郑曼青传体用兼备之永年杨式松柔拳法在海外广为传播。郑不仅参与笔录《太极拳体用全书》,又自撰《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英文版《太极拳》。郑曼青文武兼修,乃杨澄甫后期弟子中之佼佼者也。

 

9陈月坡

10蒋玉堃

 

杭州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杭州人,生于1913年,卒于1986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优秀学员,著名武术家自幼酷爱武术,曾从学于母舅和杭州吴山的韩庆堂、查瑞龙。他七岁随舅父习武,14岁拜韩庆堂为师,学少林拳及摔跤。1930年进浙江国术馆从杨澄甫专心习练太极拳、剑,得杨班侯弟子龚润田亲授,获杨式各种功法真传。1933年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深造。得刘百川、姜容樵、黄柏年、龚润田、杨班候等亲授,成绩优秀,受馆长张之江的赏识。此外他还跟杜心武学自然门武拳术,跟黄元秀学武当对剑。他在武坛上叱咤风云,成绩辉煌:1930年在浙江省不分轻重级别、无护具的打擂比赛中夺得第一名;1933年在南京国术馆年终考核时获全馆拳术第一名;1948年在上海举行的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上获摔跤轻甲级冠军、器械第三名、拳术第五名的好成绩;1956年在北京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散打和摔跤两项冠军;1975年被国家体委聘为全国武术辅导员集训队教练。他还精于摔跤和骑术,先后在广州,汕头,上海,杭州,南京,昆明等地传授武功,桃李满天下.所传拳械,内容丰富,太极拳有大架,小架,对拳(散手对练),太极刀有单练,对练等,其门人张金普按蒋师所传,整理出版了<健身太极刀>,(健身太极拳),其中包含拳械练习的"帮学歌",颇具特色。
  他悉心继承传统,完成了大量的太极拳械著作。如:《中国武术论谈》、《杨家太极拳各艺要义》、《杨氏大功架太极拳》、《杨班候小功架太极拳》、《太极对拳》、《武当对剑》、《太极刀》、《太极对刀》、《太极棍单练及对练》、《太极枪》等。
  多年来,蒋玉堃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社会作出了效大的贡献。1986年6月4日,蒋玉堃因病于北京逝世。

 

11叶大密

 

叶大密老师(1888-1973),名百龄,号柔克斋主,浙江文成县人。早年曾习温州小八卦,1917年在北伐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第八团任职时,从田兆麟老师(1871-1959)习练杨氏中架太极拳。次年孙存周先生(1893-1963)去该团教内功拳,和孙结为金兰交。经常切磋拳艺,并得到孙父孙禄堂老先生的口授身传,因而功夫大进。
  1926年11月,叶老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现在的兴业路)南永吉里19号寓所创办了“武当太极拳社”,教授杨氏太极拳、剑和推手。当时最早在上海公开教授杨氏太极拳的是陈微明老师(1882-1958)1925年5月在英租界七浦路北江西路周紫珊家创办的“致柔拳社”(后迁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但“致柔拳社”兼教八卦掌等武术。以太极拳命名,专业性明确的武术团体“武当太极拳社”,不仅在上海,在全国也是第一家。
  1927年11月,李景林来上海后,叶老师约陈微明和助教陈志进同去祁齐路(现在的岳阳路)李家,学习武当对剑。后来“武当”和“致柔”两拳社都增加了教授武当对剑的课程。
  叶老师的武当对剑成就较大,他自己也认为他的太极拳成就完全是从剑里悟出来的。1928年秋,上海《申报》和《新闻报》为了募集夜校助学金,特邀叶老师和他的学生濮冰如在兰心大戏院(现在的上海艺术剧院)义演了一场“武当对舞剑”。服装是叶老师设计,由上鸿祥服装公司赶制出来的。表演时有“古琴社”的古琴和孙裕德“国乐团”的琴萧伴奏,曲子名叫《落叶舞秋风》,当晚的兰心大戏院真是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演出极为成功。次日的《士林西报》也以很大的篇幅报道了演出盛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28年,杨少侯(1862-1930)、杨澄甫(1883-1936)先后来到南京,叶老师又从少侯、澄甫兄弟俩学习拳架、剑、刀和杆子。后来他改编了太极拳架,把杨氏大、中、小拳架的主要特点和八卦掌里的斜开掌转身法以及武当对剑中的转臂捷用法等内容都吸收了进出,形成了沉着松净、轻灵活泼、舒展大方的独特风格,人们称之为”叶家拳“。
  在叶老师向杨氏兄弟学习时,武汇川(1890-1936)和褚桂亭(1890-1977)等人也随杨澄甫老师在南京。由于中央国术馆安排不下,杨澄甫老师就托叶老师带武汇川、褚桂亭和武的学生张玉来上海谋生。三人都住在叶家,武、褚两人先在“武当太极拳社”授课,后由叶老师分别介绍到几家公馆教拳。半年后,武汇川在霞飞路(现在的淮海中路)和合坊成立了“汇川太极拳社”,后迁蒲石路贝谛鏖路(现在的长乐路成都南路)。褚桂亭除了在叶老师介绍的几家公馆教拳外,也曾在“汇川太极拳社”授课,后被南京某军政机关聘去为国术教官。
  1929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国术游艺会”,叶老师和陈微明、田兆麟、孙存周、武汇川、褚桂亭等人,同为由37人组成的监察委员之一,嗣后,屡为“中央国术馆”聘为国考评判。
  叶老师还是田汉、阳翰笙等文艺界前辈的老战友。1933年成立的进步的“艺华影业公司”就是由叶老师积极参与促成的。1933年11月12日星期天上午,国民党特务捣毁并焚烧了“艺华影业公司”在康脑脱路(现在的康定路)金司徒庙附近新建的摄影棚,田汉、阳翰笙、廖沐沙等同志只好暂时撤离,留下了党外人士卜万苍、岳枫、胡涂等人继续拍摄《逃亡》、《生之哀歌》、《黄金时代》等几部尚未完成的影片。由叶大密老师出面,租赁了一间房子,供岳枫、胡涂等人和田汉、阳翰笙等同志会晤。这条“暗线”一直保持到这几部电影全部拍成。
  叶老1962年9月,被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聘为馆员,为导引推拿治疗内科疾病,开拓了一条新的广阔的道路。
  叶老师还擅长气功,60年代初曾由陈涛同志请去湖南路“气功疗养所”指导气功和太极拳。他的“太极行功”五十七式,曾由其学生曹树伟(现在香港教拳)编写,后因十年动乱失散。
  叶老师的学生解放后在上海武术界比较熟悉的有濮冰如、金仁霖、蒋锡荣、曹树伟等。

 

 

12吴志清

 

吴志青(1887~1949),安徽歙县人,中华武术会创始人。幼好技击,兼学翰墨,后入中国体操学校学习。宣统三年(1911)参加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得陈英士褒奖。曾从于振声、马金标、杨澄甫学拳。民国8年(1919)初创建中华武术会,后任总干事。民国12年创办中华武术会体育师范学校任校长,同年加入西北军,任第五军总教练。民国17年,任职于南京中央国术馆,并参加中华武术会的复会工作。著作有《科学化的国术》、《查拳图说》、《三路炮拳图说》、《七星剑图说》、《戚门十三剑》、《六合刀》、《螳螂拳》、《太极正宗》、《国术理论概要》、《国术枪丛》、《国术理论体系》等书籍。晚年皈依佛教,1949年随活佛入藏,染疾逝于途中。

13汪永泉

 

汪永泉,号“在山”,生于1904年大年初六,仙逝于1987年12月9日,享年83岁。生前是北京协和医院职工,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汪父汪崇禄(溥伦贝子府总管家)是杨健侯的弟子,并经常负责代学代教贝勒爷。汪永泉七岁开始跟随其父向杨健侯、杨少侯父子学习拳艺,因体格魁梧、聪明好学,备受杨家父子青睐,并常为少侯展示拳艺当陪练,从中悟道。1917年,杨健侯指定汪公由杨澄甫指导学习,直至杨澄甫1928年南下为止。在杨家门里有机会向杨健侯父子三人学过太极拳的人或许没有第二人,他真实地继承了杨家太极真功的精华。
汪公练习拳架特点是:舒适、开展、美观、大方;推手发劲乃继承了杨少侯之衣钵,充分发挥出“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原理,特别体现出了杨式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原始内涵,使弹簧力一类的独特功夫达到神奇的境界。
1926年起汪公在“今是中学”教拳,后1934年开始在协和医院进行传授,从学者众多。朱怀元、张孝达等由此跟随汪公终生。1957年在众多学生中有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高占魁、张孝达成为汪公的第一批入室弟子。1977年汪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重新教拳,院内有许多中老年人一起参加了这项业余活动。1980年,孙德明、齐一、王平凡、孙耕夫、丁冠之、彭诚等成为第二批入室弟子。比较用功的还有魏树仁,青年卢志明也颇受汪公器重。
1990年于汪公仙逝近三周年之际,“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作为汪公遗作与世人见面,此书详述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对人们了解杨式太极拳的真谛有很大帮助,可说是一部太极拳经典之作。这是汪公晚年的重大成就和贡献。
汪永泉不愧为杨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他生前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为人忠厚,以身作则抵制拳界搬弄是非之风。他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深入继承杨氏太极拳,艰苦传授六十年,晚年并著书立说、公开内中奥秘,从而形成杨氏太极拳汪传一脉,这是他一生的重大成就,也是对中国武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14曾如柏

 

曾昭然(如柏)先生,广西凤议人。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弱冠攻法律,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继而留学德国,获德国国立马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供职广西省教育厅,后任广东法学院院长等职。他是杨澄甫先师的关门弟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幼年多病,尊父命从师习太祖拳。在北大上学时,又师从刘采臣先生学形意、岳氏连拳及太极拳等,经刘师介绍,在北京体育会从吴鉴泉先生学太极推手。其后常因事忙而中断。1931年,因胃病严重,即往致柔拳社广州分社投拜陈微明,继续学习太极拳。1934年,与第一集团军总部、第四集团军总部、广东省公安局有关要人商议,请陈微明代聘杨澄甫先生到广州教拳。杨师抵广州后,原拟半年后北返。曾昭然向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建议,给杨澄甫先师在第一集团军总部安排一个“谘议”职务,以便保障生活。杨师便决定长期居粤。期间,杨澄甫特意让曾昭然写好门生帖,“遵旧规矩正式拜师”。他是杨师的关门弟子,也是华南惟一弟子。从学两年有余,“欲有所学,师必亲为教导”。1960年3月,编著《太极拳全书》(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对杨式太极拳的理论、拳技器械,均有精到叙述。弟子有廖建开等。

  

 
我 要 评 论
呢称:游客
 
文 章 评 论0条评论
 
回复评论内容: 
友 情 链 接
重庆子能太极拳社  深圳武协  国惠投资  美丽湾  骏磁磁业  
Copyright@2013-2014 深圳子能太极拳社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